欢迎来到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学校 > 德育室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工作案例】
日期:2010-01-08  作者:刘兴  浏览量: 打印本文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材的地方。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职责,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对后进生的转化。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案例背景:我校处于县城内,周边环境复杂,学生家庭条件差距较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学生家长在家务农,有的忙于做生意,有的是外来务工者,对孩子的成长不太关注,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
 
    我班有一位名叫王道林的男同学。家里五口人,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他们全家从外地农村搬迁到学校附近租房靠卖杂货为生,三个孩子上学,虽然学校给予一定的减免,但是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还是难以承受,生活极为拮据。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王道林同学的穿着在同学中很显眼,衣服破旧,打着补丁。学校要求定制校服,购买复习资料,组织集体活动,他都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作为一个外地来借读的学生,他在语言、行为习惯上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异,很难和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沟通。他的父母亲文化素质低,每天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其学习生活,脾气暴躁的父亲经常将生活上的压力转嫁给孩子,动辄斥责打骂。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王道林同学心理和行为出现了危机。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对自己的家庭和成绩感到自卑,不敢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上课从不回答问题,在教室里总是低着头,和老师说话时感到害怕,全身颤抖。学习成绩较差。每天上学放学,在班级内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他似乎与这个班级,与这个学校格格不入。游离与老师学生之外。
 
    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是却很有思想,在每周的日记中,他经常能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我发现他的思维比较活跃,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其次,他经常默默无闻的在班级中做好事,主动修理桌椅和卫生工具,心地善良,淳朴诚实。
 
    我间接了解他对家庭生活很不满,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和小伙伴玩,也不与家长沟通,因为他的爸爸经常打骂他。他开始自我封闭,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他在日记里写到:“人为什么要活着?我觉得人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想如果死了可能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吧,因为那样就可以摆脱一些烦恼。每次我到四楼上微机课,当我看着楼下的广场时,我总是有想跳下去的冲动,我很想有从空中飞下去的感受。”
 
看到这些,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王道林同学的心理问题严重到想要通过死亡来解脱的地步。作为班主任我有义务帮助他摆脱心理阴影,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重新拥有健康的心态。
 
 
 
    案例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王道林同学出现的心理问题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如何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我打算将王道林的个案当作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进行研究。
 
 
 
    案例方法:
 
    1、仔细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王道林同学出现各种反常现象,源于严重的抑郁症和自闭症,其根本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告诉其他同学甚至老师。因此,对他进行教育转化应该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重新树立自信心,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班级的温暖、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注,家长的关心和自我的价值。
 
    2、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交流。
 
    作为班主任,我有了更多的和王道林同学沟通的机会,我刚开始试图把他喊到办公室来与他沟通,发现他浑身发抖,不敢正视我。他诚实地告诉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是一进办公室就习惯性紧张。于是我和他有了一个秘密的约定,以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不让其他同学知道。
 
    我首先写了第一封信,以老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表达了想和他交朋友的愿望,并对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优点进行了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我还提出想了解他更多的情况,例如家庭状况,在家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等,希望能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写完信后,我利用可见做操时间,偷偷的把信放进王道林同学的书包里。
 
    第二天早晨一上班,我就看到办公桌上放者一封信,是王道林同学写的。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他没想到我会如此关注他的表现,没想到我会发现他身上还有那么多优点,他对我表示了感激,同时也表示出对我的信任。他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从家乡一直说到现在来合肥借读。读完这封信,我对这位同学充满同情和尊重,从字里行间中,我体会到他对父母亲的理解和无奈,对同学的友善和对老师的信任。我对改变他的现状充满信心。
 
    第三封信又如期“寄”了出去,在这封信里,我开始寻找需要具体解决他的问题, 我建议他把自己现阶段最大的困难提出来,以便我能帮助他一起解决。他在回信中说到自己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不敢主动和同学说话,甚至不敢正眼看同学。我在回信中提到了自信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他要主动交往。另一方面,我安排班级内品学兼优的学生主动找他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在信中表示对同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原本对城里的孩子存有偏见,害怕自己的会受到歧视,现在看来都是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怪。
 
    从心理入手,就在这样,我与他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书信来往,通过书信交流,在不伤害他自尊的情况下,随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随时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3、运用激励和表扬方式重建自信心。
 
    在利用书信进行单独交流的同时,我还在班级公开场合适时的表扬鼓励。每当他出现一点小进步,我都会及时的给予肯定,还有意识的创造时机让他表现,通过我的引导,让其他同学看到他优秀的一面,增强他的自信心。
 
我抓住他热心班级的优点,鼓励他担任班级卫生委员。这似乎激发了他潜在的动力。每天早晨来得很早,带领同学打扫卫生区,放学走的最晚,检查卫生打扫情况,经常主动修理班级公物。正因为他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班级取得了很多的流动红旗。他的表现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一致评选他为优秀学生班干,并冠以劳模的称号。
 
    通过班主任和认课老师以及同学的表扬鼓励下,他的自信心得到很大提升。
 
    4、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帮扶。
 
    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很大。针对王道林的情况,我发动班级同学主动接近他,和他做朋友。鼓励他上课多发言,课后主动帮他辅导功课。知道他家庭条件差,同学们主动帮助他。有一次,组织去游玩,每位学生15元,我让班长把钱收好,大家知道王道林肯定还和以往一样不参加,于是在我和王道林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主动凑齐15元。 当我在班级内询问时没有一个同学承认,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让王道林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同学的帮助让王道林对这个集体更加的认可,同时也让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教育。
 
    5、与家长取得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当我发现到王道林出现的问题时,我就及时与他的父亲取得联系,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共同商量解决对策。一方面,我在学校内开展教育转化。父母亲在家协助教育。我与家长定期沟通王道林的表现。特别的是,我与家长的沟通完全是在王道林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
 
    6、跟踪转化效果,抓反复,防反复。
 
    由于王道林长期的压抑自己,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为了防止刚刚打开的心门重新关闭,我每天都会有意识地观察他的表现,同时利用学生了解情况,对王道林进行反复的教育,以巩固转化效果。
 
 
 
    案例结果: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王道林的改变有目共睹。原来在班级里默默无闻,如今经常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运动会上,他主动报名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课堂上,也时常能看到他的发言,原本自卑的他变的开朗。学习上,他主动向老师同学求助,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在日记里,他写到,我觉得以前总是想当然,没有也不敢尝试。是老师和同学让我学会了尝试,从尝试中我找到了自信,在自信中,我不断进步,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自豪,我爱这个集体……。
 
    由于借读的原因,学期末,他回老家读书,全班为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会,我们都很舍不得他走。但是我又很欣慰,因为有了现在健康积极的心态,我相信他走到哪里,都会成功。回家一个月后,他寄来了一封信,打开这封信时,我似乎想到了一年前利用书信教育他时的感受。只是现在的内容是对班级同学和老师的怀念与祝福。
 
 
 
    案例评析: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不仅需要有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为人处世的方法。学校德育工作不仅要使优秀的学生更全面,还要使后进的学生变先进。因为成功转化一个后进生的价值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大。
 
转化后进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在转化过程中也有规律可循,例如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存在规律、抓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养成教育和成功教育的规律等等,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一、摸清后进生的家庭情况、找出导致现状的原因,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
 
    转化后进生好比医生给患者治病,不知道病情症状,医生无从下手。同样,不了解后进生之所以表现不好、有这样那样不良习惯的原因,转化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找到根源是成功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后进生的表现也不同,有的学习不好,有的违纪违规,有的行为不正,表现有好坏、习惯有优劣,智力有高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有的因为单亲家庭缺少关爱,使孩子孤僻内向;有的家长经常打骂斥责,使孩子缺乏自信自尊;也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和工作,缺少管教,使孩子养成上网吸烟的坏习惯……原因的多样性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
 
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在对待后进生时,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望”就是通过教师平时在班级的观察,了解学生的不同表现和性格特征,有何不良习惯爱好,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优点。“闻”就是通过同学、任课教师、家长等与之有关联的人,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使你的掌握更准确更全面。“问”,通过和学生的谈心、与家长的交流,询问后进生的现状,把握其内心活动。“切”,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走进学生心灵,探究造成后进的深层原因。有了详实可靠的学生资料,转化工作就会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二、关爱后进生,重塑自信和自尊是转化成功的重要基础。
 
    对于后进生,与其说是他们的表现不好,更不如说是他们的心理处于畸形和病态发展过程中,因此,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要从心理上让后进生得到转变,心理上的转变就像迷失的航船重新找到正确前进航标。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自然会受到同学甚至是老师的歧视和偏见。作为班主任,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他们,那后果可想而知。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心,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后进生的表现,在生活上多关心一些,在学习上多指导一些,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同学们多帮助一些,让后进生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在心理上认同这个集体和周围的人。
 
    大多数后进生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缺乏自信和目标。没有自信,任何事情都办不了,所以,让他们重拾信心,就等于给了他们成功的钥匙。班主任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的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充沛动力。同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表扬鼓励,多让其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一步步重新树立自信。
 
    通过集体的力量和班主任的引导,转变后进生对生活的态度,确立人生目标,从心理上抛弃以往不健康、不合理的思想。
 
    三、低起点、小目标、成功教育、养成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环节。
 
    后进生的信心从哪里来?从成功中来。后进生的学习和表现不好,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标准要求,显然勉为其难,不能达到,反而会更加挫伤他们寻求改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后进生的要求要适度,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让他们“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后进生才会产生争取进步的兴趣和勇气。应该针对学生的基础定起点,面对现实定目标。做到起点低而准,目标细而明,这也正符合分层教学的新理念。
 
    只有把起点放在后进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才能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欲望,向着成功迈进并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心理上得到一次满足,就会有产生一个新的目标的冲动。这样,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就会感到层层有进步,步步有提高,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状态,从而对后进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时机,对后进生的每一次成功提出适时的鼓励和赞美,这种激励效应便成了后进生上进、转变的潜动力。
 
    在成功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后进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好习惯中取得成功,在成功中养成好习惯,转化工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反复抓,抓反复,是成功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所在。
 
    很多班主任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总想通过几次谈话、家访或教育,就能立竿见影,马到成功,对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和困难估计不足,所以,当后进生一旦出现反复,就失去教育他们的信心。其实,这是一种肤浅轻率的错误认识,其结果势必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原本的努力付诸东流。
 
    后进生容易养成不同程度的坏习惯,一旦遇到不良诱因的刺激,便会反射式的“犯错”,使他们原有的错误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再度出现。反复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种正常现象,没有反复,也就不称其为“后进”。
 
    因此,班主任教育后进生,必须有“反复”的思想准备,要冷静分析,从容对待,不急躁,不厌弃,坚持教育,持之以恒,不能因“反复”而动摇信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耐心细致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特别是不能等到后进生出现反复再来教育,而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反复,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减少出现反复的次数,减轻反复的程度。
 
    只有在对后进生反复出现错误时的反复教育中,才能循序渐进的让后进生一步步迈向成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坚持以育人为目标,加强德育工作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我们会将德育工作进行到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收藏本页